第2235期:为什么“孔子”英文叫 Confucius而“老子”音译成 Laotzu?
孔子在英文里被叫做 Confucius,对应的是“孔夫子”这个称呼,但不算严格的音译,据说是早期传教士在翻译时故意模仿了拉丁语中古罗马常用的 -ius这个名字后缀(罗马名门望族姓氏的一种符号),例如Gaius Julius Caesar(盖乌斯·尤利乌斯·凯撒)的名字中,Julius 是氏族名,带有“-ius”后缀,表示他属于尤利乌斯家族(Gens Julia)。
又如,古罗马几大氏族名:
Aemilius(艾米利乌斯家族,如Aemilius Paullus,著名将领)
Aurelius(奥勒利乌斯家族,如Marcus Aurelius,哲学家皇帝)
Cassius(卡西乌斯家族,如Gaius Cassius Longinus,刺杀凯撒的阴谋者之一)
Domitius(多米提乌斯家族,如Gnaeus Domitius Ahenobarbus,尼禄的父亲)
Flavius(弗拉维乌斯家族,如Flavius Josephus,犹太历史学家)
根据这个原则,当时的传教士们把孟子译作 Mencius,同理。
由于传教士们来到中国后首先接触的是儒家文化,在翻译完孔孟两位儒家圣人名字和典籍之后才接触到其他流派的思想家,但后来就直接采用音译了,例如老子译作Lao Tzu,庄子译作 Chuang Tzu(威妥玛-翟理斯拼音)。
以上是关于孔子、孟子名字翻译的一种说法,仅供参考。
说到了孔子、孟子,你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人被尊为“子”吗?子是先秦和秦汉时期对有学问的人的最高尊称。
孔子(孔丘)、孟子(孟轲)、荀子(荀况)、闵子(闵损,闵子骞)
老子(李耳)、庄子(庄周)、列子(列御寇)
墨子(墨翟)
韩非子(韩非)、商子(商鞅)
惠子(惠施)、公孙龙子(公孙龙)、管子(管仲)、孙子(孙武)、吴子(吴起)、鬼谷子(本名不详)
汉代以后,“子”字逐渐不再流行,但后世仍在典籍中对一些重要人物保留了这个尊称(不统一)。
贾子(贾谊,《过秦论》)
董子(董仲舒,《春秋繁露》)
司马子(司马迁)
扬子(杨雄,《法言》)
王子(王充,《论衡》)
张子(张衡,地动仪)
吕子(吕不韦)
唐宋以后,“子”字基本上就不用了,仅有个别例外。
朱熹(朱子)
王阳明(阳明子)
顾炎武(亭林子)
黄宗羲(黄子、梨洲子)
戴震(戴子,《孟子字义疏证》)
最后还有一个——冯子(明朝文学大家冯梦龙)。
但清朝大文学家袁枚就没够着“子”字,只称“随园先生”。
“兴趣到时,天地皆诗。” ——袁枚《随园诗话》